Skip to content

产品设计思考

发表于:2021-07-10 23:30:00阅读量:

标题:从顶级APP的设计,反思我负责的产品:一些关于核心价值的思考

最近,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产品设计的分享会,其中一位前辈对于“核心价值”的探讨让我深受启发。结合近期负责的一款B端工具产品,我进行了一些复盘和思考,希望能将这些零散的想法记录下来。

1. 核心价值,必须在“第一眼”就告诉用户

我有一个习惯,会下意识地分析手机上那些亿级用户的APP。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共同点:它们的首屏,一定是其核心价值最直接的体现。

  • 微信的核心是即时通讯,所以首屏永远是你的聊天列表。
  • 拼多多的核心是低价好货,所以首屏用瀑布流商品和导航栏塞满你的视野。
  • 支付宝的核心是支付工具,所以首屏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“扫一扫”和“收付款”。

这些顶级应用的首屏设计,无一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结果。它们用最宝贵的屏幕空间,毫不犹豫地展示自己是做什么的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核心问题。

顺着这个思路反思我们自己的产品。当一个新用户第一次打开它时,他能立刻明白这是一个什么工具,能为他带来什么价值吗?这是我打下的第一个问号。

2. 别让“玩法”稀释了你的核心价值

与第一点相辅相成的是,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。如果页面上充斥着各种次要模块、Banner广告,用户的焦点就会被无限分散,反而找不到产品真正核心的功能。

这一点对于工具类应用尤其重要。我们应该思考,产品是否被各种“玩法”包裹得太厚,以至于用户需要费力地“挖掘”才能触及其核心功能?有时候,克制比“丰富”更重要。

3. 核心功能,值得用“笨功夫”去迭代

如果说首屏代表了产品现阶段的重心,那么对于我们这款工具来说,重心就是它的数据服务能力。

但这恰恰引出了我的第二个困惑:我们最核心的数据分析功能,在完成第一版后,迭代就基本停滞了。作为一个产品当前阶段的重中之重,难道不应该持续优化,不断打磨,将它做到极致吗?在核心功能的投入上,再“过分”也不为过。

4. 流量与生态:从0到1为何如此之难?

聊到增长,我研究了两个我非常熟悉的、成功构建起流量池的社区产品:丁香医生和酷安。

它们的成功路径几乎如出一辙:在构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“流量池”之前,它们都拥有另一个初始流量来源。第二个池子的用户,绝大多数是从第一个转化而来的,而非凭空从零启动。

我并非否定从零构建生态的可能性,但这无疑是一条极其艰难的路,需要极强的、成体系的运营能力去破局。一个健康的生态,意味着生产端和消费端都必须有稳定且持续的参与者。一旦某个环节断裂,整个链条的崩塌会比想象中更快。

5. 被忽略的最后一步:用户教育

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,认为功能交付就等于价值交付。

比如电商平台,它的核心价值链条——从搜索、加购、下单到支付收货——与淘宝、京东几乎完全一致。这意味着用户在使用它之前,早已被主流平台完成了“用户教育”,我们的引导成本极低。

但回到我们负责的这款B端工具,它面向的是广大的销售人员。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两款核心数据工具:市场洞察客户情报分析。从交互上看,流程极简:选择 -> 查询 -> 获得结果

但这真的是终点吗?

我想,真正的终点应该是**“帮助销售人员签下订单”**。如果他们没有利用这些数据工具获得客户,那么产品的核心价值就没有真正传递出去。

用户拿到一堆数据报表后,他们真的明白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吗?如何利用这些情报去接触客户?分析数据的能力本身就是有门槛的。如果我们不主动去“教育”用户如何使用这些结果,他们很可能对着一堆数据一头霧水,最终选择放弃。

因此,在核心功能之后,必须补上“用户教育”这关键一环。告诉用户我们的产品能做什么固然重要,但教会他们“如何用它来创造价值”,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。